關於持誦
關於持誦

念佛念什麼?

念佛念什麼?

答: 為什麼一句佛號如此有力? 在學習念佛前,人們心心念念的總是:我想要、我喜歡、我討厭、我的……,所思所想、所到之處幾乎無不貼上「我」字標籤。雖然習慣性地關注自我,是一種人類的生存本能,但順著慣性做選擇,最終只會看見自己,看不見他人,因此煩惱不斷。   轉化慣性,念出自性佛 念佛的「念」字,是憶念和明記不忘,即是注意力和憶念力。想要產生改變自我的力量,要從「念」著手。念佛就是教我們善用念這種心理狀態與作用,尤其我們念「阿彌陀佛」,意思是無量光、無量壽,因為無量,所以可以打破人我的界線,進一步引發內在的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如此一來,「阿彌陀佛」就不是索然無味的一句話,而能讓我們的心突破各類各樣的慣性與自我中心,生起無量無邊的善法。 就像最初佛陀教導我們的,在徬徨無助、懊悔不安時,憶念佛,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起伏轉折,從中增強對佛、對法、對僧、對自己的信心,猶如劃破漫漫長夜的一道光明,顯發自己內在的慈悲與智慧,讓生命之華綻放,為自己也為身旁的人照路。   好好念佛,為自己開光 唐朝的宰相裴休,曾經延請黃檗禪師到家裡來為佛像開光,黃檗禪師對他說:「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?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開光?」 念佛就是為自己開光,當我們念念都在自心的光明之中,念念不離清淨、明覺的佛性,會發現:原來所謂的西方淨土並未離開我們的身心,當下的每一念,都能與法相應,當下就在淨土之中。如此,念佛便不再是為了前往哪個淨土,也不是要達到高深莫測的境界,念佛就只是念佛! 摘自《人生雜誌》第392期 :念佛好好 http://www.ddc.com.tw/book/detail.php?id=4835

2017-07-11
詳閱
「念佛」只能念阿彌陀佛嗎?是否多念幾尊佛保佑多一點?

「念佛」只能念阿彌陀佛嗎?是否多念幾尊佛保佑多一點?

答: 念佛可以涵蓋一切佛與一切菩薩的聖號,未必單指阿彌陀佛。 念佛最早起源於「六念法門」,根據《雜阿含》卷33記載:有一年,佛陀與僧眾結束在迦毗羅衛城的夏安居,即將前往他處遊化,當時斛飯王的長子摩訶男聽到消息後,隨即趕往精舍攔下僧眾,因為善知識的離去讓他心亂如麻,不知何時才能再次聆聽佛的教法。佛陀了解後,便寬慰他,無論佛或比丘眾是否在身旁,都應隨時修學「六念法門」,也就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。其中的念佛,就是憶念佛的德行——想一想,佛陀如何走過人間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如何從永無止盡的輪迴流轉中,走向內在的解脫與覺醒。透過念佛,讓我們生起虔敬、慈愛、悲心、智慧和出離心,安住於善法和覺醒之中,遠離貪、瞋、癡等煩惱。 念佛法門在初期大乘時期有顯著的發展,當時由於塑造、繪畫佛像的流行,方法從憶念佛的德行,轉變為憶念佛的相好光明,而最初念的是釋迦牟尼佛,後來則演變為十方法界一切諸佛。佛教傳入中國後,在淨土宗的倡導下,逐漸變成專念阿彌陀佛。 至於多念幾尊佛,是否福德多一點、保佑多一點?這就像有些人以為定課多幾門,就可以功德加倍,或是讓修行更上層樓,其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由於本願、應化的不同,各有別號,如阿彌陀佛、藥師佛、彌勒佛、阿閦佛等,但諸佛的一切智慧與德行含攝於如來十號,佛與佛之間並無差別。加上念佛貴在攝心專一,而不是數量多寡,建議學佛新手可以自己選擇最為相應的佛號,每天選定一個時段念佛,從五分鐘、十分鐘開始,讓自己練習和佛菩薩獨處,與諸佛的慈悲願力相應,自然福慧增長、吉祥平安。 摘自《人生雜誌》第392期 :念佛好好 http://www.ddc.com.tw/book/detail.php?id=4835

2017-06-22
詳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