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持誦
關於持誦

如何念佛?如何持咒?

如何念佛?如何持咒?

答: 念佛與持咒,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,然在淨土教及密教獨立成派之後,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。如果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,仍是彼此呼應的。 念佛的方法,可以涵蓋念一切佛與一切菩薩聖號在內,未必單指念的阿彌陀佛,例如七天之中單念阿彌陀佛,稱為彌陀七,單念藥師佛,稱為藥師七,此外尚有彌勒七、地藏七、觀音七、文殊七、普賢七等。   如何念佛?有兩大類: 一是散心念,二是專心念。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,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,甚至一邊跟人談話,一邊照常念佛。至於後者是剋期取證的念佛法,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,通常用連續念、高聲念,自聽其聲念。印光大師則勸人用數數念,數數與計數不同,計數是用念珠計算,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默數一個數目,念至十句,數到第十,再從第一數起,如是周而復始,便會達到專注的效果。念佛念至「一心不亂」的狀況,必定是專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。   至於持咒,許多人以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,其實不然,正規的密法,必由上師的師師相傳,必有儀軌修法。一般的持咒,則與持名念佛類似,故在顯教各派,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國禪宗,也用許多明咒。持咒之法,是口誦、耳聽、心惟,身口意三業相應,持咒才真得力,那也是定的一種。若以散心持咒,當然也有功德及感應。持何咒文?則端視個人的心向習慣及因緣而定。通常的人多持〈大悲咒〉、〈觀音咒〉、〈準提咒〉、〈吉祥咒〉、〈藥師咒〉、〈地藏咒〉、〈往生咒〉、〈楞嚴咒〉等。可以用數珠計數念,也可以計時念。   摘自《法鼓山的方向》 - 已絕版 法鼓全集:http://ddc.shengyen.org/cgi-bin/ccdd/show.py?s=08-06p0375&k=4f5b,8207,6301,5492

2017-07-17
詳閱
〈大悲咒〉是什麼?

〈大悲咒〉是什麼?

答: 〈大悲咒〉非常非常的普遍,屬於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。此咒為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,觀世音菩薩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聽聞傳授。彼時,觀世音僅是初地菩薩,一聽聞此咒,立即頓超八地,心中寂悅,發誓弘布此咒,利益、安樂有情。虔誠所感,立時應願,具現千手千眼。   那麼,〈大悲咒〉的內涵是什麼呢? 它涵蓋了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也涵蓋了觀世音菩薩以及諸佛菩薩不同的面相、智慧、威德與功德。由於它的力量非常強大,靈驗不可思議,因而,被稱為〈大悲神咒〉,歷來持誦得極廣極眾。據說,持此神咒,即使十惡五逆,極惡極重的罪障、業障亦能冰消瓦解,一概滌淨。而且,「必然滿願」-無論持咒者祈求什麼,願心俱能成滿,從最基底的遠離病難,長壽豐饒,乃至於圓成佛道,圓成佛果。   「不懂它的意思,這樣念有用嗎?」持咒者可能會昇起這樣的疑惑。 當然,咒語本身即包含了菩薩的功德、願力與加持。所依據的即是「一種聲音的感應」,因此,特別保留了它梵文的原音。依梵文而誦持,不加以翻譯。 可以說「釋迦牟尼佛」,就是一個咒語;「阿彌陀佛」也是。它們都保留了梵文原來的音色、音韻。 咒語,在梵文中,並不止於聲音,而有它自身的意思。〈大悲咒〉亦然。只是意思並不如是單純,不可以一句直譯成另一句,通常涵蓋多重的意喻。因此,能瞭解極好;不能,也毋須罣礙!它本身即是一種「聲音感應的法門」,修持者僅要循著它梵文的發音,精勤持誦即可。不妨為自己設個定限,日日持誦,滿限為止,作為一己修持的準則。    摘自《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》 http://www.ddc.com.tw/book/detail.php?id=749

2017-07-17
詳閱
不瞭解咒文會不會影響持咒的功德?

不瞭解咒文會不會影響持咒的功德?

答: 不瞭解〈大悲咒〉會不會影響持咒的功德?乃至發音標不標準,會不會干擾了修持的力量? 陀羅尼,即「咒」,又稱為「總持」,意思是「持善不失,持惡不起」-持了它,即可不失善念,不起惡行。它是諸佛菩薩修持得果的心要,也是他們獨特的精神密碼,日日持誦,長久薰修,自然能與諸佛菩薩「感應道交」。 它也是唐玄奘於譯場中所提出的「五不翻」之一。「不翻」,就是不採取意譯,直接使用音譯。陀羅尼,正屬於此五大項「不翻」的狀況之一。   為什麼「不翻」呢? 第一,它是祕密語,一種獨樹的密碼,含藏了每一尊佛菩薩修證的心髓。 同時,也是一類「音聲法門」,直接透過音聲的共振與佛菩薩相應、共感。是拍給諸佛的電報系統。 第二,陀羅尼的每一個字、每一個音,皆含藏了無量義。 無論翻出哪一個,皆只是它的一個斷片,也皆無法涵蓋它的全貌,以及深廣的指涉。因此,翻譯永遠是掛一漏萬,殘缺不全的。因而,不翻,始能周全涵攝所有。 正如我,聖嚴,這個字詞該怎麼翻呢?無論如何翻譯,皆很難表達我個人的生命全貌。但若直接喚「聖嚴」,便很清楚了,就是指涉我這個人,而非其他。 所以,歷來咒都保留梵文原音,採取直譯。由於直接譯音,自然隨著各地區的口音、習慣與表達的不同,會有些微的誤差。 然而,持咒貴在於行者的虔誠。只要一心專注,虔心持誦,誦至一念不生,便自然能感受到內在的定靜安和,也自有心蓮啟綻。 要點,也僅是持之以恆,念念相續,不忘不失。將每一次的持誦,皆當作一次虔心的呼喚與祈請。   摘自《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》 http://www.ddc.com.tw/book/detail.php?id=749

2017-07-17
詳閱
持咒,學習佛菩薩的密碼

持咒,學習佛菩薩的密碼

  咒語,又稱陀羅尼、真言等, 內容多是佛菩薩的名號、本願功德, 透過特殊的音聲與韻律,發為對佛菩薩的憶念。 當至心持念,方能身、口、意三業相應, 自然會與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道交。   揭諦揭諦  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利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 菩提夜 菩馱夜 菩馱夜……   以上這兩句文字,分別是《心經》末的咒語與〈大悲咒〉的片段,當您念誦出聲,不難發現,它們是由特殊音節的文字所組成;由於無法從字面直接理解咒語的意思,加上從古到今流傳著許多因持咒而靈驗的事蹟,因而咒語常給人一種神祕的印象。 咒語起源於上古時代,是人們為了與大自然或神靈界溝通,而出現的一種特殊「音聲」。由於一般人無法懂得這些特殊的「音符」,必須透過靈媒、祭司、巫師等媒介,來唱念、祈禱,以表達人們的願求,並傳遞神靈的旨意。   佛教咒語,起源自印度《吠陀》 重視智慧與理性的佛教,為何也有咒語? 原來,在佛教發源的印度,咒語一直存在,婆羅門教的《吠陀》經典裡,就有許多遠古傳下的讚歌,這些即是最早的咒語。佛陀成立僧團後,也有咒術師來出家,佛陀為了避免弟子誤用咒語求神通、謀供養,加上持咒無益於解脫生死,所以禁止僧眾持咒、學咒;但在《四分律》中,則有若僧眾是為了自護而持則「無犯」的記載。 所以,在《雜阿含經》中,佛陀也曾教弟子持「蛇咒」來自護,要弟子修習「慈一切眾生」、「離煩惱生」,並對三寶真實皈依,學習治蛇毒咒才會有效。 到了大乘佛教初期,為了表示「般若波羅蜜多」的威神力,《大般若經》中讚歎般若波羅蜜多「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是一切咒王」。印順長老認為:「以『咒』來比喻般若波羅蜜──法,般若是咒中至高無上的咒王,比一切咒術的神用更偉大。這顯然是適應民間的咒術信仰,使般若俗化(書寫、供養等)而又神化,容易為一般人所信受。」 大乘經典的音聲佛事:唱字母、稱佛名、誦經、持咒,是能令大乘佛法普及民間的方便。其中,咒語又稱「陀羅尼」,翻譯為「持、總持」。《大智度論》提到:「陀羅尼者,秦言『能持』,或言『能遮』。能持集種種善法,能持令不散不失。譬如完器盛水,水不漏散。能遮者,惡不善心生,能遮不令生。若欲作惡罪,持令不作,是名陀羅尼。」意思是持則善不失,持則惡不起──持了它,即可不失善念,不起惡行。   音聲佛事,使善念不失惡行不起 佛教的咒語,通常以皈依三寶或佛、菩薩為開頭,如〈大悲咒〉的「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」等,即是皈依三寶、皈依聖觀自在菩薩的意思,〈往生咒〉的「南無阿彌多婆夜」,即是皈依阿彌陀佛;還有其他許多咒語,也都以皈依為開始。「它是諸佛菩薩修持得果的心要,也是他們獨特的精神密碼,日日持誦,長久熏修,自然能與諸佛菩薩『感應道交』。」聖嚴法師曾如此解說咒語。 早期的中國佛教,並不重視持咒,被稱為雜修、雜行,所以雖然早在魏晉時代,就已譯出了〈孔雀王經咒〉;唐代也已譯出〈大悲咒〉,但直到宋朝,才因天臺宗的四明知禮大師提倡而普及。到了明末之際的《禪門日誦》課誦本裡,開始收有許多的咒語,今日寺院通行的《佛門朝暮課誦》中,除了〈大悲咒〉外,另有〈藥師灌頂真言〉等十小咒。而見月律師的《毘尼日用切要》,結合了《華嚴經‧淨行品》的偈與密教的咒,作為佛弟子日常生活中的提醒。 雖然漢傳佛教不重視持咒修行,但仍有以持咒聞名的僧人,如《高僧傳》記載了後趙佛圖澄「善誦神咒,能役使鬼物」,因此後趙皇帝石勒每遇國家大事,必會問佛圖澄意見;唐僧人神智,因持念〈大悲咒〉,咒水救人無數,人稱「大悲和尚」,曾為宰相裴休被鬼神附體的女兒誦咒,七天後康復。而日韓佛教因是從中國傳入,持咒情況與漢傳佛教差不多,也是密教比較重視持咒,並流傳著許多〈藥師咒〉感應的事蹟。 而佛教傳到西藏後,持咒變成西藏密教很重要的修行法門,這與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很重視咒術有關。在西藏,咒語可說離不開西藏人的生活,人人會持〈六字大明咒〉、〈文殊五字咒〉等。持咒可說是最基本的修行功課,不過還是需要上師灌頂與口授才能修持,也因此更為持咒增添了幾分神祕色彩。   至心持念,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持咒真的有用嗎?聖嚴法師曾說:「因持咒兼有持戒、修定,而能產生慈悲心和智慧力,有助去執著而消業障,因此常有感應、靈驗產生。」著有多本研究咒語專書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林光明,原本是個不信咒語的企業家,後來因在國外遇到他道眾生的干擾,在他持了幾遍《無字真經》的咒語,讓眾生離開,親身感受到咒語不可思議的力量,促使他終身投入咒語研究。他每天以持〈大白傘蓋佛母咒〉與〈觀音菩薩心咒〉為定課,他堅信此兩咒既能安定身心,更可仰賴佛菩薩的慈悲願力,讓多病的他減少修行障礙。 而有「觀音老人」之稱的悟明法師,曾因鼻病久治不癒,連醫師都放棄了,後來天天持誦〈大悲咒〉,竟不藥而癒,所以他深信〈大悲咒〉的不可思議力量,終生推廣《大悲懺》。 法鼓山園區的創建也有一段持咒的故事。1989年,位於關渡平原的農禪寺面臨拆遷命運,聖嚴法師與弟子到處尋覓適當的土地,卻一直不順利,有弟子建議:「把找土地的煩惱,交給觀世音菩薩。」請法師在念佛會帶領大眾持〈大悲咒〉二十一遍,不久果真順利找到金山的土地,這段故事至今仍為四眾弟子津津樂道。 持咒與念佛一樣,同屬音聲法門,都是很容易入門的修行方法,可令人對佛菩薩不可思議的救度力量生起信心,看似屬於「他力」的方便法門。但美國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則指出,「持咒是透過口誦、耳聽、心惟,身口意三業相應,才能得力。」從一開始的散心持、專心持、一心持,也能達成身心的統一,最終達到無念而念,得到從有念而至無念的禪定效果,所以,這應屬「自力」法門。 法鼓山僧團的常慧法師,以禪修為主要行門,但在2003年SARS期間開始持〈大悲咒〉至今,他說:「持咒,從原來向佛菩薩祈求加被,而得到個人與眾生的平安,漸漸地化解了內心的恐懼與不安,進而轉入身心平靜安穩的狀態。」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  持咒入門,易行的安心之道 對一般人來說,持咒具有靜心與淨心的效果,是安心之道。西方的腦神經專家、醫師,則運用電腦掃描、造影科技,研究持咒者的大腦反應。加拿大神經科學家芬斯基(Mark Fenske),曾掃描正在持咒者的大腦,結果發現,當持咒者專心於咒文時,他們大腦與專注力連結的前額葉、頂葉都更活化,而掌管情緒的杏仁核則降低了活化,能讓人的情緒趨於寧靜。 有鹿文化總編輯許悔之便分享,自己原本對環境中的噪音十分不耐,但自從學了〈六字大明咒〉,竟然可以對外在的聲音不起反感;甚至當自己感到憤怒時便持咒,內心就會逐漸感到平靜,生起一種慈悲和光明內化之感。 持咒,是對自己身心調整的提醒,不管外境如何變化,可以讓身心保持安定。果醒法師也指出,所有修行法門沒有高低,只有相應與否。持咒只是基本修行工夫,入門之後,仍要深入佛法義理,開發智慧,發願學習佛菩薩「廣度眾生」的聖賢風範。 所以,學習佛菩薩修證的心髓密碼,不妨從「持咒」開始! 摘自《人生雜誌356期》大家來持咒 - 已絕版 電子雜誌:http://www.ddc.com.tw/pub/detail.php?id=4974

2017-07-17
詳閱